笔趣阁

UPU小说网>华夏鉴定可信吗 > 第五十八集 韦武合谋(第3页)

第五十八集 韦武合谋(第3页)

五月戊戌,以右屯卫大将军张仁愿为朔方道大总管,以备突厥来犯。只因岁旱谷贵,便召太府卿纪处讷入内与谋。纪处纳刚娶武三思姨妹为妻,是为连襟姻亲。

明日早朝,武三思便唆使知太史事迦叶志忠进奏:臣夜观天象,见摄提入于太微宫,直至帝座,乃主大臣宴见,纳忠谏于天子之兆也。

中宗回忆昨夜召见情况,赞道:未料纪卿之忠诚,竟上彻于天象!

遂命赐纪处讷锦衣一袭,绢帛六十段。

韦皇后以太子李重俊非己所生,由此深为厌恶,便与武三思同谋,欲将太子设计罢黜。昭容上官婉儿亦参与其中,每于草拟制敕时推尊武氏,上下其手。

安乐公主与驸马左卫将军武崇训更常陵侮太子,当面呼为贱奴。更兼武崇训又教公主请废太子,李重俊故此积恨,便与宰相魏元忠密议。

魏元忠献计:殿下欲图除灭武三思家族,则非拉拢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为同党不可。

太子问道:却是为何?

魏元忠答道:李多祚世为靺鞨酋长,率部归顺唐朝,骁勇善战,先后参与平定后突厥、黑水靺鞨、室韦及契丹反叛。因屡立军功,累迁右羽林军大将军、上柱国、辽阳郡王,掌握禁兵、宿卫北门二十余年。又为神龙功臣,亦得天子信赖。以其为助,事无不成。

太子李重俊信以为然,遂密召李多祚入宫,说与己愿。

李多祚深恨武三思,于是欣然同意,遂与兵部尚书魏元忠议定起事细节。

夏七月中某夜,月朗星稀。

太子矫天子之诏,命太宗玄孙成王李千里为,率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、右羽林将军李思冲、李承况、独孤祎之、沙咤忠义等人,并左右羽林千骑三百余人,动兵变。

李千里等人奉命,先率千骑军到至武三思府宅,杀武三思及次子武崇训,同时杀其党羽十余人,然后分兵占领宫城各处宫门。

与此同时,太子亲率东宫卫士赶到肃章门,斩关而入内苑,到处寻找韦皇后与安乐公主。韦皇后历经大难,对于宫变尤其敏感,听得宫门喧哗,便知不妙,急与公主逃入别院,深藏不出,一面派出贴身宫女,去向皇帝报警。

太子遍寻皇后及安乐公主不见,忽思昭容上官婉儿一向与韦后勾搭,且与武三思通奸,便率兵扣阁呐喊,索求宫中内侍将其献出。

上官婉当时正与中宗皇帝在阁中对弈双陆,听到门外太子声音,便知其欲杀己。

于是心生一计,向天子奏道:太子深夜带兵入宫,径奔此处,必是先杀臣妾,复诛皇后,终弑陛下。所谓一不做,二不休,其今夜不夺大位,绝不肯罢手也。

中宗李显信以为实,便不敢遣使出外诘问,急与上官婉儿自后门逃出。

此时韦皇后、安乐公主所遣内侍正好赶到,中宗遂又会集皇后、公主,使上官婉儿前导,摸黑间道行至玄武门,爬上门楼躲避。

喘息稍定,急遣内侍持玺往调右羽林将军刘仁景,使其前来护驾。时间未久,刘仁景率领羽林飞骑百余人驰至,将兵马排列在玄下门楼之下,自己上楼参驾。

中宗见刘仁景来到,惊魂少安,吩咐道:把住通道,若叛军来时,千万休使其上楼。

刘仁景道:陛下望安,只要微臣三寸气在,绝不使一人得近楼门!

消息传至朝廷,当时宰相杨再思、苏壤、李峤值守省台,闻报大惊,急请兵部尚书宗楚客、左卫将军纪处讷入宫,调集禁兵二千余人,命守于太极殿前,闭门坚守。

宫门方闭,李多祚已率先来到玄武楼下,欲要上楼,但被禁卫军拦阻。此时太子李重俊在内宫因遍寻韦后不到,又见上官婉儿逃走,亦率东宫卫士到至玄武门,与李多祚会合。

李重俊问道:是何人在此楼之上?因何有如许多飞骑在此?

李多祚因不知内情,茫然未答。刘仁景忽下楼来,到至二人马前问道:太子来此何干?天子及皇后在此,还不将兵马退去,是欲要造反耶!

李重俊闻此犹豫,遂止住兵马,向刘二景道:卿身为臣下,敢对太子如此无礼耶?既我父皇见在楼上,使其登楼以见,我便退军。

刘景仁见太子如此说法,不敢针锋相对,当即命令众军坚守楼口,自己上楼面见中宗、皇后,报说皇太子欲求拜见,分说起兵原因。

中宗李显闻奏,沉吟未答。时有宫闱令杨思勖在侧,亦是武三思一党,上前奏请道:本朝自太宗文皇帝以来,玄武门向来是三尺禁地,并有遗制,无论何人,只要持兵至此,皆谓谋反。便请陛下赐旨,臣不敢惜此身,便率卫士出击,平灭反贼,擒太子以献!

李显此时心绪已乱,不假思索,便即许之。

杨思勖遂仗剑下楼,来至两军之前喝道:何人敢将兵至此,露兵于陛下之前?

李多祚见皇帝不出,知道今日之事不能善罢,遂向爱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扫视一眼。野呼利亦是靺鞨族人,当时担任前锋总管,领会岳父之意,乃执刀上前。

杨思勖怒道:你持兵上前,是欲弑君耶!

野呼利骂道:我等持兵前来,专为杀你等佞贼。费话少说,着刀罢!

未料那杨思勖竟是个剑道高手,见刀锋临身,只将左足向前斜跨半步,长刀便已落空,同时右手向后猛挥。

只听半声惨叫,野呼利斗大人头已飞离脖颈,然后落地,血洒当场。

太子手下及李多祚部将见此,皆知野呼利向来武艺精熟,在杨思勖手下兀自未经半合,便即丧命,于是当时大乱,锐气大丧。

李多祚血贯瞳仁,正要下令冲击,忽闻楼上喝道:朕躬在此,楼下是何人作乱?

众军闻此,纷纷后退。李显手扶栏杆,对楼下千骑军道:你等皆是功臣子弟,朕之卫士,因何要跟胡虏降将李多祚谋反耶!今经查实,李多祚乃是突厥莫啜所派至我大唐朝中内奸,胁迫太子造反,图谋不轨。卿等不知者不怪,若能杀此反贼,则何忧荣华富贵!

千骑兵闻此,皆将目光投向李多祚,既便是太子李重俊,也满怀狐疑视之。

李多祚见此大慌,直唬得肝胆欲裂,知道无由分说,急向后退,便欲翻身上马,先逃出是非之地再说。

杨思勖看出便宜,大喝道:天子陛下有旨,尔等还不动手?

嗓门极大,犹如炸雷行空。众军闻听,一齐执兵上前,陌刀挥处,先有十数个叛军人头落地。众千骑见此,回身便跑,皆都四散奔逃。

太子李重俊眼见情况不妙,自行驱马夺路而逃,跑出宫门去了。

于是刘景仁与杨思勖挥令禁军上前,围裹住未及逃走叛军乱杀。时刻未久,叛军尽没,李承况、独狐讳之、沙吒忠义皆都死于乱军之中,余者四散不见。

杨思勖因手刃悍将野呼利,由此一战成名,从此便为上将,以嗜杀善战闻名天下。

玄武门事败之时,成王李千里与天水王李禧各率部军,急攻太极殿右延明门。然而俱不能克,反被宗楚客、纪处讷斩杀。太子兵变,就此以惨败收场。(本集完)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