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UPU小说网>寻秦记改编版原文阅读 > 第二章 秦宫夜宴(第5页)

第二章 秦宫夜宴(第5页)

头顶冕旒,外黑内红,盖在头顶是一块长方形的冕板,使他更添帝王之姿。身上当然是帝皇的冕服,黑底黄纹,衬着金边,庄严肃穆。看到项少龙远胜一般人的体形和神采,庄襄王的龙目亮了起来,唇角露出一丝温文尔雅的笑意,柔声道:「能成非常之事,必须非常之人,少龙你没有令寡人失望。」

项少龙想不到庄襄王直呼他的名字,语气又如此亲切,连忙拜谢。

庄襄王目光落到乌应元身上,温和地道:「得婿如此,乌先生还有何求,乌家异日定能因少龙光大门楣,可以预期。」

乌应元大喜谢恩。杨泉君和王齕交换了个眼色,都看出对方心中不满。

庄襄王目光扫过众人,淡淡道:「众卿请入席!」盘声再响。另十八名卫士由内步出,先前的卫士九人一组,到了客席後持戈守立。众人纷纷来到席旁立定,待庄襄王坐下,侍卫卓立其後,秀丽夫人和朱姬两对母子亦席地坐下时,才敢入席坐下。

右边两席,上处坐的是吕不韦和项少龙,接着是蒙骜和乌应元﹔另一边则由杨泉君和王齕各据一席,泾渭分明。项少龙故意不看朱姬和小盘,以免庄襄王或其他人觉他和她「母子」二人的特别关系,这叫宁教人知,莫教人见。

宫女穿花蝴蝶般穿插席间,为各人添酒和奉上美点。庄襄王道:「姬後和政王儿均安返咸阳,寡人再无憾事,让我们喝一杯!」

众人举酒祝贺,不过秀丽夫人、杨泉君和王齕等的脸色当然不太自在了。庄襄王的眼光落到朱姬和小盘处,眼神更温柔了,以他那充满感情的好听声音道:「政王儿,少龙有大恩於你,还不敬项先生一杯!」

项少龙亦不由为他的风采倾倒,深感成功非靠侥幸。庄襄王能于落魄时被吕不韦看中是「奇货可居」,後来又打动了最被当时昭襄王宠爱的华阳夫人,纳其为子,最後突围而出,成为王位继承者,自有其摄人的特色和丰采。否则纵使吕不韦再多花点钱货,亦只是枉费工夫。小盘闻言起立,来到项少龙席前。到此刻两人才有机会眼神交接。

小盘一对眼睛立时红了起来,射出深刻之极的感情,幸好一闪即没。当下自有侍女捧来酒壶酒盃。项少龙长身而起,恭敬地俯身,举手过头,接过小盘递来的美酒,一饮而尽。小盘的身体更粗壮了,神色冷静,当项少龙想到他日後统一天下的雄姿,不由心中一颤。两人分别回到席位里。

项少龙忍不住再望了小盘一眼,觉朱姬正含笑看着他,秀眸尽是温柔之色,吓得忙垂下目光。庄襄王逐一和众人闲聊了两句後,眼光再落到项少龙身上,从容自若道:「若要攻陷邯郸,灭掉赵国,把赵穆生擒回来,少龙认为须多少军马?」

朱姬和小盘的眼睛同时亮了起来。杨泉君和王齕亦露出注意的神色,看他有什麽话说。

吕不韦哈哈一笑道:「少龙放胆直言,舒陈己见!」

项少龙微微一笑道:「以现在的形势论,攻陷邯郸二十万人即可,但要灭赵,就算举大秦全国之力,仍未可办到。」众人齐感愕然。

杨泉君冷笑道:「项兵卫对兵家争战之事,时日仍短,故才有此无知之言,王大将军可否向兵卫解说一二,以免他见解错误仍不自觉。」他始终坚持称他作兵卫,正是要提醒别人,他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将,亦表明仍视他为外人。庄襄王和吕不韦先是对项少龙之言露出不愉之色,旋又深思起来。朱姬则是嘴角含春,对项少龙满怀信心。乌应元则向项少龙猛打眼色,希望他慎言。

蒙骜双目则亮了起来,显是体会到项少龙说话中的含意。项少龙从容不迫地看着王齕,虎目精芒闪闪。王齕给他看得有点心寒,谨慎起来,道:「本将却想请项先生先解释一下为何有此立论。」此话一出,庄襄王、吕不韦、乌应元和杨泉君这四个不通军事的人,立知项少龙非是胡诌一通,否则王齕不会如此有所保留。

项少龙淡然一笑道:「长平一役後,赵国确是遭到致命之伤,不但影响军心士气,亦深入打击了王公大臣对国家的信心,不过正是由於这种心态,亦形成上下拚死抗敌之心,燕人的大败正是明证,臣下提出能以二十万人攻陷邯郸,是趁我们乌家刚撤离赵国,牧场所有牲畜均被毒毙,使赵人在这方面的补给难继,兼之士气大损,才有此把握。但这一战必须以快打快,趁李牧和廉颇分别被匈奴和燕人缠着,无暇分身,故城破则退,不宜久留。」再沉声道:「若只为破城,十万人便可做到,但若要战决,全师而退,非二十万人不可。」

王齕呆了半晌,叹道:「项先生这话亦不无道理。」

项少龙禁不住对他好感大增,由於对方不会睁着眼说谎话。蒙骜沉声道:「末将完全同意少龙之言。」

杨泉君气得脸色阵红阵白,与秀丽夫人交换了个眼色,一时说不出话来。朱姬一阵娇笑,媚眼一送,向庄襄王道:「大王啊!人家没推荐错人吧!大将军和蒙将军似还是次对同一件事点头同意呢!」这麽一说,王齕和蒙骜都尴尬起来。小盘望着项少龙,涌起崇慕和依恋的情绪。

庄襄王先望了吕不韦一眼,油然道:「少龙的举我全国之力,亦未能灭赵,又怎样解释呢?」最紧张的是乌应元,假设项少龙在此项上不能说服秦王,那刚占得的一点优势,便会尽付东流了。项少龙陈辞道:「战争之要,虽说以国力为本,军力为器,但外交和情报却是同样重要,所谓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」

杨泉君插入道:「这两方面的事,我大秦从没有疏忽过,先王以张仪为相,便是从外交入手,粉碎六国合从之策,至於情报方面,我们不时有探子到各国侦察,从没松懈下来。」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