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辉,小辉。”宋运萍充满欣喜的表情传到宋运辉的耳朵里,他知道姐姐带来了好消息。
连忙放下手中的课本,宋运辉的脸上带着询问,好像在问:名额拿到了吗?
宋运萍递给宋运辉一张通知单,是宋运辉的政审通过的说明。此时高兴的宋运辉没有意识到:通知单只有一张。
高兴完的宋运辉这才问姐姐:“你的呢?我看看。”
宋运萍面露难色,她左顾而言他,不想告诉弟弟这个不好的消息,但是又瞒不住。
“县里只给了咱们家一个名额,我放弃了。”宋运萍即使是自愿放弃的,但是心中的难过并没有减少。她读过书,知道“知识改变命运”,知道自己放弃的是什么。
“没关系,今年你先去上学,姐明年再考,也是能考上的。”
“怎么会没关系!”宋运辉知道这个名额是姐姐放弃的,说明自己占了姐姐上学的机会。“我要去县里,我要去找县领导。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我倒背如流,我们家都是可以上学的,政审是完全没问题的。”宋运辉不解,为什么政策已经出来了,还是有人不遵守?
“小辉,咱们家的帽子还没有摘掉,给了一个名额已经很好了,你别折腾了。”宋运萍阻止了弟弟的胡闹。闹过一次革委会就足够了,再去闹县委大院吗?
这件事被宋运萍阻止,宋运辉还是个十六岁的孩子,他抱怨命运的不公,抱怨政府的办公人员不知变通,但是让他口不择言的抱怨了父母。
父母的出身,被扣上的帽子,都是耽误他们姐弟俩的帮凶。
一时气话,换来的是父亲被气倒住院。
经此一事后,宋运辉才开始懂事,也接受了姐姐不能上大学的现实。
漫长的等待时间过去,新年快来了,但是宋运辉的通知书还是没有到。每天宋运萍都会去邮局询问,因为都是镇上的熟人,邮局的工作人也表示会留意的。
长时间收不到消息是一件很熬人的事情,宋运辉闷在乡下的小屋里,他一遍一遍的看着手中的人民日报,希望党给他力量。
终于在开学之前等到了好消息。
一家子欢欢喜喜的庆祝后,宋运辉就要去金州上大学了,化工专业。
宋运萍看着随火车远去的弟弟,心中充满了畅想,希望明年的自己也能踏上这趟列车,去往她心仪的学校。
火车一路向东开去,渐渐驶离家乡、宋运辉的心中充满了对校园生活的期待,他暗下决心,一定好好学习,改变命运,为社会主义奋斗。
相对而行的两人,命运走向不同的人生的轨迹。
校园里朝气蓬勃,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。学校虽然设施很陈旧,但是老师们学识渊博,和蔼可亲,同学们也是朝气昂扬,宋运辉一踏进校园就喜欢上这里。
宿舍是上下铺的四人间,人已经来齐了,大家互相介绍,现宋运辉最小,年龄大的那位同学都可以当宋运辉的叔叔了,所以他亲切的称呼:大叔,二叔,三叔。
每个人都废寝忘食的学习,老师们也是尽力去解答同学们的问题。两个月后的宋运萍来到学校看望弟弟,给她的感受就是这个学校真好。
舍友们也很照顾宋运辉,担心他人小压力大,长不高,还带着他打篮球。
宋运萍见到的宋运辉就是高了,瘦了,精神了,但是变帅了。
因为读书了,带着文人的气息,一举一动都像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了,充满了知识分子的气息。
她把攒钱买的白衬衫给宋运辉,“赶紧换上,给姐看看。”
“我看别人都穿白衬衫,就给你买了一件,想到我弟弟这么帅,穿上肯定很好看,果然如此。”
换上白衬衫服的宋运辉,果然更加帅气了。他的面貌长相本就很精致,之前还是孩子气,现在是长高了,读的书多了,好像变成熟了。穿上白衬衫后就像是电影里的明星一样。
宋运辉看见姐姐满意,赶紧哆哆嗦嗦的穿上大棉袄。现在是冬天呢,室外穿白衬衫,要不是他姐,他可不换。
宋运萍逛了大学的课堂,小院,食堂,越看越喜欢,更加坚定继续读书考大学的想法。宋运辉也很支持她。
来到大城市,他也希望姐姐能够像校园的女同学一样,在课堂上大胆言,在图书馆里埋头看书,在校园的林荫大道上和同学谈天说地。
他不想让姐姐过早的进入婚姻,想到姐姐以后嫁人,面朝黄土背朝天,或者围着围裙带孩子的样子,他的心中就充满罪恶感。
读书,是需要金钱的支持的。宋运辉不是不食烟火的知识分子,他穿着的白衬衫,用着新的钢笔,口袋里装着的粮票,这些都是姐姐打零工挣来的,是辛苦赚来的。
宋家供养他一个人就很费劲,若是还有姐姐上学,那负担就更大了,所以宋运辉一直想找一个兼职,能够持续来钱的工作。
他的英语很不错,德语也很流利,但是金州不是旅游城市,景点不多,这时候来中国的外国人更少了,不能当导游。
但是他可以翻译啊。
宋运辉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,他拿着一本外国名着就找到了老师,向老师说明来意。
教他们班英语的是有留学经历的庄老师。老太太上了年纪,十年运动的影响,看着比实际年龄大一些,衣服朴素但很精致,宋运辉跟庄老师说的时候,还能看到老太太震惊的眼神。
庄老师也没想到这个学生这么大胆,她拿过宋运辉手中的书翻开看了看,即放下了,直接英语问起话来。
宋运辉没想到这是考核,他反应慢了几秒后,立刻对答如流。
庄老师很满意,这只是口语表达,但是翻译讲究的是“信达雅”,还需要书面考核。
宋运辉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翻译了一篇文章,显然,这个学生的英语水平达标,她可以给推荐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