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言不过一句:
“今日,这些战犯死罪难逃,若不死,我中华四万万同胞绝不答应,我们中国人别的没有,但是敢打仗,不怕死的精神还是有的!”
撂下话,宋时杰在龙行虎步中拂袖而去。
话语虽少,态度却是相当的坚决,根本不容置喙。
“这位先生是谁?”
“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他?”
“好像是率领部队全面击败关东军的那位将领!”
“他是中国的麦克阿瑟,他是中国的朱可夫,古德里安……”
惊讶的议论声逐渐远去。
宋时杰只知道在当日下午便传来消息,所有参与审判人员,全票通过,一致认为,应当对作为侵略者的这些日方重要战犯执行死刑,以示惩处。
再后来,关于这场审判的相关报道是铺天盖地。
包括宋时杰的那最后一句话,也几乎成了当时的名言。
“我们中国人别的没有,但是敢打仗,不怕死的精神还是有的!”
据说后来外交部方面甚至将这句话奉为圭臬,作为屡试不爽的杀手锏——有反对质疑的声音,直接甩出去,吓得对方目瞪口呆;有叫嚣跋扈的,直接亮出来,唬的对方呆若木鸡。
说我态度强硬?
嘿,我就是态度强硬了。
枪杆子硬,这腰杆子自然也硬。
尤其是在立国之战结束之后。
中国的军事实力之强大,再添三分威势。
这句至理名言也就更加的具有威慑力了。
……
……
光阴似箭,岁月如梭
又不知多少年后。
宋时杰恍然回,李云龙,丁伟,孔捷,赵刚,周承民,楚云飞这些老战友们,都在安享晚年中逐渐凋零。
只有偶尔从他们的后辈那带有三分相似,却又显得稚嫩的面庞中,追忆起曾经那些老战友们的音容。
包括当年那些革命先烈们,也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凋零,所剩无几。
早已经退休,安享晚年,子孙满堂的宋时杰,在划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后,受邀去大会堂给那些优秀的后辈们,讲述当年那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,筚路蓝缕,为了民族的独立,为了家国的富强,而抱定必死的信念,勇往直前的故事。
在后辈们敬仰钦佩的目光中。
年过鲐背的老人,本如风中残烛,随时可熄。
追忆起当年那炮火纷飞,却信仰坚定,热血燃烧的抗战岁月时,原本浑浊的眸子竟绽放出格外的光彩,就连声音也越的洪亮起来:
“那一年呀!我们打鬼子。”
“打鬼子啊!”
“要从哪一年开始讲起呢?”
“从部队刚改编成八路军的时候吧,那一年,我和我的那些老战友们又重新干回了营长,和小鬼子的较量也正式开始了……”
……
……
(全书完)